罗定:把调解室开成“解忧杂货店”

Connor 火必下载 2025-08-12 2 0

“感谢信里那句‘共绘华石镇和谐安宁新画卷’,就是我们最骄傲的勋章!”拿着派出所送来的感谢信,华石司法所调解员老陈的眼里闪着光。

在罗定市,这样的温情场景正随着“四方联调”机制的深入推行不断上演。当司法所的调解室变身“解忧杂货店”,当赔偿纠纷8天化解、工伤维权获赔5.6万元……这些藏在调解协议书里的“小确幸”,正在重新定义这座城市的治理温度。

创新机制

从“单兵作战”到“集团作战”

“这事不解决,我就去堵工地!”此前,因高铁施工机械作业时意外剐蹭,致群众房屋出现渗水、墙体开裂、地基受损、棚架倒塌等问题,面对该情况,施工方以“损失需专业评估”为由拖延回应,引起群众不满。

面对这场随时可能激化的矛盾,华石司法所工作人员即时联合镇征地分管领导、规建办、平安法治办、村委会、派出所等组成调解专班,共同制定调解方案,细化调解分工,通过“接诉即动、现场勘定、协商共识、闭环落实”四步有序推进。

最终,经过华石镇多部门耗时8天的协同发力,施工队与群众协商一致:由施工队赔偿损坏物品费用5000元,并在15日内按原标准完成墙体重砌和棚架重建,实现“赔偿+重建”双到位。

罗定:把调解室开成“解忧杂货店”

另一边,在处理一宗工伤赔偿纠纷时,黎少司法所把双方当事人请到司法所调解室,通过诉调对接机制,联合罗定市人民法院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为这起矛盾纠纷“把脉问诊”,最终促成雇主同意支付赔偿款5.6万元的调解意见,为群众维权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路径。

近年来,罗定市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路径,整合公安局、法院、检察院、信访局以及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个人调解室等资源力量,通过创新推行“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行政部门调解+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四方联调”机制,形成民警治安防控、法官司法权威、律师专业指导、调解员属地优势的“黄金组合”,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到如今的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化解”。今年以来,罗定市已成功化解各类复杂矛盾纠纷18件。

展开全文

据罗定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凸显多元调解效应,罗定市在现有21个镇(街道)、336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8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基础上建立了15个市直部门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室(站)和24个个人调解工作室,并联合人社、住建、市监、自然资源、交通、农业农村、教育、卫健、生态环境局九大部门及21个镇(街道)调委会负责人组成罗定市调解专家库,参与县级综治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初步构建起“横向覆盖县镇村、纵向贯通重点领域”的调解组织网络。

源头治理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时

罗定市作为云浮市面积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县(市、区),结构复杂,诉求多元,各类矛盾纠纷凸显,基层治理难度大,如何打开矛盾纠纷预防“前置”工作的突破口、快速掌握社会动态,是当地亟需解决的问题。

围绕常态化开展基层治理“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工作要求,罗定市将化解矛盾纠纷从“被动受理”变为“主动下沉”,指导各镇(街道)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群体“人熟、事熟、情况熟”的优势,整合司法、民政、人社等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制定排查任务清单,定期联动开展上门上户走访,重点排查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房屋土地、分家继承等常见多发矛盾纠纷,掌握各类苗头动向。

另一方面,加强集中会商研判,将排查、受理的矛盾纠纷逐件按性质、按风险预测等级等指标登记建档,通过参与市镇两级综治中心联席会议,对复杂疑难案件进行多部门分析研讨,实现矛盾纠纷“精确会诊、精准预测、精密开方”,最大限度把群众和企业反映的各类矛盾问题尽早、尽小介入调处化解。

罗定:把调解室开成“解忧杂货店”

在这过程中,最明显的是附城街道主动出击的矛盾“侦察兵”。据了解,该街道的司法所、派出所、平安法治办、人民调解员等组成排查小组,深入辖区23个村(社区)常态开展全覆盖入户走访,通过“分片包干、网格定点、责任到人”的形式,一方面排查矛盾隐患,详细记录纠纷起因、细节等,并对轻微矛盾进行当场劝解;另一方面询问民意诉求,收集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力求精准掌握社情民意。

此外,该街道还创新实施分级处置法,即琐事纠纷“马上调”、涉法问题“联合调”、复杂矛盾“专班调”,有效提高调解效率。

如今,通过多方联动排查、联合调解等“组合拳”,构成了罗定市司法局前置化解矛盾纠纷的有利抓手,让基层真实情况“上得来”“理得清”。今年上半年,罗定市累计排查矛盾纠纷2965宗,调解矛盾纠纷3264宗,调解成功3250宗,调解协议涉及金额2297.33万元。为巩固矛盾纠纷调处成效,罗定市还联合司法局、镇(街道)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人民调解员等建立调解回访机制,督促双方当事人按时履行协议,及时跟进可能反弹甚至激化的矛盾纠纷,并开展二次调解和落实稳控措施。

专业赋能

让调解员成为“行家里手”

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和调解队伍综合素质决定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成效。

一方面,罗定市建优建强调解队伍。既充分发挥老贤达、退休政法干警、老医生、老教师、老支书等“五老”的余热和智慧,又让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等专业力量提供坚实支撑,更对队伍进行动态考核。

目前,罗定市已组建各类人民调解队伍380支,现有调解员2520人,这些熟悉法律政策、善做群众工作、热心调解事业的调解队伍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实现“基层纠纷有人解、行业纠纷专业调”“有纠纷找调解”。

罗定:把调解室开成“解忧杂货店”

另一方面,罗定市精准组织培训。组织开展全市调解员专题培训班,督促挂村(社区)法律顾问对“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开展法治讲座。2024年至今,罗定市已开展调解员培训22场次,全市64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已对336个村(社区)的“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开展法治讲座960多场次。“现在连民法典第几条管宅基地纠纷都能脱口而出。”在最新一期调解员培训班上,学员们笑着比拼业务能力。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罗定市用“四方联调”机制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当司法所收到的感谢信与群众绽放的笑容一同增加,这间现实的“解忧杂货店”,正传递着触手可及的法治温度。

南方+记者 陈玮琪

通讯员 曾伟明

评论